11月5日,江蘇省多地出現(xiàn)大風大雨天氣,氣溫大幅下降。各地立足“搶”字當頭,搶晴天戰(zhàn)陰天,進一步加強農業(yè)機械調度,保障秋糧顆粒歸倉,同時抓好已播小麥、油菜生產管理。
降雨增加土壤含水量,影響機械下田收割進度,可能造成在田水稻出現(xiàn)倒伏風險,增加水稻濕度,影響稻米品質。因此,各地各相關部門紛紛組織農機、搶抓農時,及時收獲田間秋糧。
降雨來臨前的傍晚,在淮安市盱眙縣三河農場洪湖生產區(qū)千畝水稻田里,數(shù)臺大型聯(lián)合收割機,打開車頭燈,一字排開,在田間來回穿梭,農機手們披星戴月?lián)屖铡⑥D運水稻,一派繁忙的景象。盱眙縣三河農場洪湖生產區(qū)五大隊隊長賈洋洋表示,今天大隊召集了八臺收割機,對產區(qū)剩余的360畝雜交稻進行搶收,確保糧食入庫,確保顆粒歸倉。
為提前應對風雨天氣,淮安市各地科學調配2萬多臺(套)作業(yè)機具,確保稻田成熟一塊、收割一塊。農機部門提高巡檢頻次,保障在田作業(yè)機車的高效運行。搶收的同時,也要保證收獲質量,持續(xù)鞏固機收減損工作成果,進一步挖掘減損潛力。盱眙縣三河農場農機站質檢員孫斌表示:“損失率數(shù)33粒,損失率在1%以內,留茬高度25厘米,收割作業(yè)質量是合格。損失率不合格的話,我們會要求他們,降低收割速度,減小收割寬幅。留茬如果高度不合格的話,要求他整改?!?/p>
在鹽城市建湖縣沿河鎮(zhèn)的水稻田里,兩臺水稻收割機正開足馬力馳騁田間,“吞”進稻穗,“吐”出稻粒。從收割、脫粒、到吐稈一氣呵成。同時,在剛剛收割結束的另一片水稻田里,秸稈打包機也正在緊鑼密鼓地打包好收割后的秸稈,確保能夠及時離田。鹽城市建湖縣沿河鎮(zhèn)農業(yè)農村局副局長王洪榮說:“今年,我鎮(zhèn)水稻種植面積28000畝,已組織55臺收割機開始進行搶收,已收割面積9500畝,預計11月6日全部搶收結束。"
在南通海安周小兵家庭農場的烘干庫房里,12米高的烘干塔機器聲轟鳴,剛烘干出塔的稻谷順著傳輸帶傾斜而下落入卡車車廂里,之后被直接送往米廠進行加工。目前,農場除了滿足自身900多畝的烘干需求外,還為周邊農戶提供代烘干服務。農場主周小兵告訴記者:“我們農場共有烘干機7臺,為了糧食的顆粒歸倉,我們烘干機一天24小時運轉、歇人不歇機、滿負荷工作,每天能烘干120噸。”
此外,農業(yè)農村部門也組織技術人員,加強秋收秋種服務指導,切實指導種植戶做好稻茬小麥和油菜田溝系配套工作,實現(xiàn)旱能灌、澇能排、漬能降,密切關注雨情、墑情、苗情,落實抗逆減災等關鍵技術,爭取壯苗越冬。